NEWS
新闻中心作者:北京日报 来源: 北京日报 更新于:2020年02月05日 04时 阅读:0
新冠肺炎传播以来,国外多家主流媒体向我们传来友好、支持的声音,沙特“阿拉比亚报”、俄罗斯“塔斯社”、秘鲁“商报”、马里“门户网”、法国“未来科学报”、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媒体发布报道,将目光聚焦中国“智慧城市”。报道分析中国政府及人民对战胜病毒充满信心,以北京、武汉为代表的多城市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抗击疫情,为世界各地防止病毒扩散提供指导性经验。但战胜病毒并非终点,中国大力推动城乡智慧发展,即使以后再有大型流行病毒来袭,人民也可以通过智能应用程序在家中正常生活,保证社会健康运转。多篇报道摘编如下:
中国人民众志成城
“智慧”力量助力战胜疫情
沙特“阿拉比亚报”2月15日发表文章《疫情之后,中国加快转型“智慧城市”》,指出:“许多外媒看来,新冠肺炎似乎使中国钢铁之城武汉和首都北京实行了严格的管制,但如果我们仔细洞察,就会发现,中国政府和人民战胜疫情充满信心的背后,是强大的“智慧”力量在支持。”
红外线测温实时掌握疫情
避免工作人员感染
法国“未来科学报”2月17日在题为《中国使用多种技术应对新冠肺炎》的报道中说:“在这场跟时间扫跑的战役中,北京率先在地铁、机场等人流量密集地区启用了红外扫描仪测量乘客体温,每分钟能检测200人的体温,甚至还可以在3米外准确地检测处于密集人流中的某个乘客的体温,即使他戴着口罩或帽子也没关系。这使工作人员无需近距离接触乘客即可进行检查,有效减少了新冠病毒的传播。”
马里“门户网”2月17日发表文章《面对流行病,新技术有用武之地》,报道了江西红外无人机测温的场景, “这是一架装有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它可以通过观察可见光和红外辐射测量体温,有效观察距离为3米,误差范围为5%。 如果在1米内测量温度,误差范围则可降低到1%”, 江西宜春市某社区工作人员易金玉说,他正在操纵无人机远程获取并记录居民的温度,避免亲自去找每位居民测量体温时被传染。
手机应用程序发布疫情地图
大数据、云计算精准防控疫情
马里“门户网”还报道了中国科技公司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信息,推出了一项 “附近疫情实时查询系统”功能,可以在包括北京、深圳和广州在内的130多个城市中使用。人们能够在地图上方便、直接地看到附近给定距离内的已确认病例数。
法国“未来科学报”谈到:“中国居民可以手机下载‘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应用程序,第一时间知晓自己是否已与感染者 ‘密切接触’。中国香港的监督工作更加严格,在家隔离人员必须戴上联网手链,如果手链损坏或与手机的距离超过20米,会立即发送警报,以便警方及时掌握隔离人员动态,了解其安全情况。”
秘鲁“商报”和俄罗斯“明天报”于20月19日分别发表文章《中国借助高科技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和《中国: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报道了中国利用科技追踪的情况:“中国多个科研团队正在研发能够绘制和预测病毒传播的AI,模拟病毒是如何在最初几天离开武汉并向其他地区扩散的。云计算能够通过扫描社交网络、媒体报道和官方健康数据,来确定病毒最有可能在哪里传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住址及医疗状况来找到易感人群。”
“零接触”外卖、快递服务
帮助民众在家安心生活
马里“门户网”和法国“未来科学报”均报道了中国推出“零接触”外卖、快递服务:“2月6日,一辆白色的自动送货车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吉林大街上行驶。 经过几个十字路口后,货车到达了武汉市第九医院的门前。 收件人只需单击货车上的电子屏幕,即可轻松取回他们的包裹。 这是由京东在线应用软件开发部门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独立开发的智能送货机器人的首次送货。包裹的接收人、武汉市第九医院的员工说:‘机器人不仅可以帮我们运送所需的物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接触传染。 智能机器人对我们帮助很大。’在南京,为避免接触传染,快递人员无需进楼,机器人就可以将包裹送到居民手中。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说:“该机器人的电池寿命为10小时,会自己乘坐电梯。”
无人机抗击疫情
发挥“非一般”的作用
中国无人机辅助抗击疫情,得到了不少外媒的关注,马里“门户网”、法国“未来科学报”、阿联酋“空中新闻”、沙特“中东报”均对该方面内容进行了报道:“无人机在建筑物上空向街道喷洒消毒剂,并喊着:‘把窗户关好,待在家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说:‘装有10升消毒剂的无人机可以喷洒约8,000平方米的表面。’其实,无人机早已在中国许多村庄应用,原先是用于田间撒药,现在经过改装后被用于进行街道消毒。 另有一些无人机则负责向隔离在家的居民运送药品或口罩。在这场‘战疫’中,中国的无人机发挥了‘非一般’的作用,消毒街道、为居民送药、提醒民众戴口罩、远程测温……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为城市营造出无菌环境。”
高科技辅助医疗
为医护人员减轻压力
一款又一款高科技产品被推向“战疫前线”,中国力量再次点亮世界。马里“门户网”报道:“2月5日,‘火眼’实验室在武汉正式投入试运行。该实验室每天可以对多达1万个病毒样本进行核酸扩增测试,平均4到6个小时便可获取测试结果,极大增强了武汉和邻近城市的测试能力。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机器人——一种机械手臂,该机器人可以代替护士用棉签在患者喉咙里进行拭子收集。”
该网还说:“自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在武汉投入使用后,中国三家移动网络运营商在36小时内为医院覆盖了5G网络,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建立起远程咨询系统。北京还捐赠了可执行发送测试表和药物等任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热图像芯片、紫外线消毒灯和专业空气净化器等。借助这些高科技,中国将能够以更具针对性和更科学的方式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俄罗斯“明天报”说:“新冠肺炎暴发后,由于就诊人数激增且传播速度极快,很难进行精准的诊断和定量分析。计算机可以通过断层扫描帮助医生诊断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自动为单个患者生成精准的诊断结果,大大提高就诊效率。根据对这些大量医学图像的观察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疾病的进展以及研制药物对已确诊患者的影响。该系统由中国IT公司华为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发。华科大的白翔教授指出,该系统可以辅助医生更高效地区分新冠肺炎的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有利于早期筛查与防控。阿里巴巴在多个平台上推出了在线免费问诊服务,以减轻疫情期间医疗机构的负担。”
战胜疫情并非终点
未来的中国城市将更加“智慧”
沙特“阿拉比亚报”认为:“战胜新冠肺炎并非终点,中国将快速奔跑在发展科技的道路上,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即使以后再有新的大型流行病毒来袭,人民仍可以通过智能应用程序足不出户安逸生活,保证社会健康运转。”
该报还引用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布的计划,并对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做出多维分析:中国多家公司正准备在医疗、民生等各个领域开发具有先进技术,高性能和久经验证的有效产品,提高国家综合能力,促进和简化服务。 根据计划,未来中国可能会打造虚拟办公室和学校等远程服务,这意味着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故事即将成为现实。
科技医疗:中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本身已拥有先进的医疗资源,疫情结束后有望完善“诊断助手”系统辅助医学检查和咨询,并可以通过语音询问并记录患者信息和健康状况。未来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或将肩负起诊断患者病情的艰巨任务,辅助医生提供病情的初步诊断,错误率低于5%,还可以通过学习将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智慧办公:中国还希望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数字办公室”系统,提高个人和团队工作效率。另外,虚拟现实技术或将用于举行会议、供应生产线、开发在线合同签署等系统。
智能运输:除了无人机和机器人等“零接触”投递业务外,中国一些城市也可能将无人驾驶应用于快递服务,以解决非常时期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的问题,同时确保持续的工作和生产,为公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中国还将利用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服务公共交通,标记人群活动密集区域的数据。
远程教育:中国的学校还将运用5G网络、云计算、面部识别技术和直播手段,通过互联网建立线上教育平台,打造全新教育模式,减少交通成本,甚至可以进一步实现城乡地区教育平等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