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作者:看不到风景0 来源: 看不到风景0 更新于:2020年07月22日 10时 阅读:0
中共中央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新媒体和新技术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选择。。
目前,新媒体,新技术可用于教育领域
新媒体(NewMedia)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卫星和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通信形式。从空间角度看,“新媒体”是指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媒体,在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跨越地理边界,最终实现全球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快速性、多样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更灵活地参与、更愿意接受。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人类的一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计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利用思政开展思政教育将更有针对性,定制课程,特别是思政课程,将给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机遇。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由现实世界、人和计算机网络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实现身心感受的联结,增强学习者的感知能力。有研究者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力来源于他在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营造心理沉浸感、实现情境学习和知识转移等方面的优势。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支持创建学习环境、支持技能培训、支持语言学习、支持特殊儿童教育等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带来的变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
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他的优点是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减少网络时延,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型设备连接,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任何新的信息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利用他的优点,就能事半功倍,有更好的目标。
新技术在高校思政中的应用
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不可或缺的平台。安徽大学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74家单位中,77.59%的单位开通了QQ,其中40.8%的单位开通了微信官方账户,32.18%的单位开通了微博。。根据另据四川大学的调查统计,到四川大学已建成全媒体平台,包括四川大学新闻网、四川大学教育电视台川大官方微博、川大官方微视川大视频网络),并建立了“川大映像工作室”,新媒体创新社、学生记者团等团队成立“四川大学新媒体联盟”为领队。
因此加强高校思政与新媒体,新技术是分不开的,如何扩大覆盖面,构建更广泛的新媒体矩阵,在报纸、网络、客户和小节目中传播多渠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培养的根本任务,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加强高校思政的工作,四川文理学院探索了“322大思政”工作系统,思政系的实施平台,“新媒体联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文理微课”教育内容等力争实施神圣使命培养时代新人。
四川文理学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工作的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布局“微”校园。四川文理学院创新思政工作载体,结合移动互联网终端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技术优势,创新学校媒体布局和运营理念,开创思政新的实践模式。学校已开通并运行了官方微信、微博、tiktok、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新媒体平台的精准定位和特色发展,并不断扩大受众覆盖面,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和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在线校园微网站、红巴山、棕榈文化与科学专题网站开展主题教育。搭建校园生活灯应用APP平台,服务师生,提高受众关注度,增强受众黏性。建立校园网络电视台,创建特色栏目,传递艺术与科学的声音,讲述艺术与科学的故事,传播校园文化。通过全面布局,建设了指尖上的“微”校园,为学校思政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的整合。随着第二课堂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使用,思政课堂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常态,通过网络实现精品课程共享也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现实的载体和支撑。四川文理学院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学校将MOOC、爱心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引入思政教学,并在微信、QQ校园号、易班等新媒体平台上开设“文理微课”、“文理金课”等精品课程专栏,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以毕业证书为依据在线学习评估。通过在线视频教学与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体验,构建协同教育机制。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学校还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优势,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课前利用QQ小组、微信小组、易班、钉钉等网络平台,在课前在线收集疑难问题,构建教学框架,课后通过在线交流、写作博客、学习论坛和BBS等方式表达学习经验,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及时回应学生互动,注重平等沟通,在交流互动中实现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
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思政课程考试改革,提高思政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四川文理学院率先实施思政在线考试,设立考试中心,建设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化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考试中心组织高水平思政专业教师组成试题库建设小组,在线考试系统经过考官的测评后,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并结合上千道难度和差异性大致相同的试题,二级学院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考试,教师不再单独参与命题过程,实现思政班“教考分离”。考试中心自主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具有自动评分、自动统计等功能,实现了考前、考中、考后的全面、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关于四川文理学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工作的思考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网络思政工作作为传统思政工作的延伸,改变了过去思政教育一对一和面对面交流模式,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思政工作者可以快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添加不良倾向和极端观点,引导和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四川文理学院通过网络思政工作中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智慧网络舆论创造了一个平台,他定期向高校党委每周提交一份专题意见报告,及时反馈高校的思想动态,引领舆论潮流,巩固思想基础,占领思想高地。。通过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人员做好信息发布和引导,起到沟通上下感情的桥梁作用,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政作品的吸引力。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教育内容制作借助新媒体和现代技术,将数据、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作品内容更加生动,主题更加广泛,大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吸引力。四川文理学院生产了一大批新媒体把握社会潮流、反映时代特征的产品,学院通过微电影、微课堂、微动画、微公益广告等网络文化产品,打造了强大的宣传载体,以生动的内容吸引人,扩大了思政作品的宣传效果。例如,学校师生利用VR技术拍摄红色主题微电影《佳露》,获得“青年之声‘潍坊杯’VR制作大赛”大奖,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制作第二课堂成绩单,提高了教育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思政工作合力。扩大思政和影响力的通信能力,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四川文理学院大力建设了红色巴山、智慧党建主题网站,优化升级学生后勤管理服务系统,智慧定向系统,大学生军训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大学生的互动社区和主题教育网站,扩大师生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重点推进新媒体矩阵建设,大力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形成“一体两翼”岗位建设新格局,加强思政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