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作者:中工网 来源: 中工网 更新于:2020年08月05日 04时 阅读:0
还记得邓小平所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吗?1984年,在上海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汇报展览上,邓小平的这句话让许多孩子开始关注电脑,但当时买得起电脑者却是凤毛麟角。36年后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改善,每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脑已经再普通不过,而家长们不仅期望孩子从小学习电脑,更要能跟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脚步。而当年为邓小平表演的那台计算机,则已经成为上海科技馆众多珍贵的展品之一。
图说:芯片制造过程展示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摄(下同)
容量 由小到大
在上海科技馆的信息时代展厅,这台曾面聆伟人之言的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元老一起,讲述计算机的传输、信息储存、模式识别等发展历程。
“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存储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上海科技馆科技辅导员龚皓说,“在我们展馆就陈列着早期的磁盘,对于许多90后来说,可能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各种信息转换为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再将它转换为在磁记录介质上随空间变化的磁化强度。”
据龚皓介绍,早期的5.25英寸磁盘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至于3.5英寸磁盘也是凤毛麟角,但是在当年3.52英寸磁盘出现时,不仅是容量比5.25英寸磁盘更大,而且携带也更方便,曾经被认为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
在磁盘之后,则是各类易携带、高容量的存储设备纷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包括U盘、CF卡、MMC卡、SD卡等等随着数码相机应运而生的存储设备,“我们这里陈列着这张特别大的‘光盘’,比真实的光盘大7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盘表面有密密麻麻的小白点,它们代表着光盘烧录而形成的凹凸,‘凹’和‘凸’的状态就形成了‘0’和‘1’的信号。这些二进制代码表示储存在这张光盘上的数据,它可以是一部电影或几首音乐。早期的3.5英寸软盘存储空间仅有1.44MB,可能我们现在的一张照片都需要多张软盘才能存储,而现在的存储设备都已几百上千G的存储空间。(注1G=1024MB)”
图说:信息时代展厅内的“信息树”,展示了各个时期的显示技术
身材 由厚变薄
上世纪70年代,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拥有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机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八九十年代,人们期望的是彩色电视机,后来是背投电视机、液晶屏电视机,到现在的等离子电视机,在电视机发展背后,实际上是显示器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海科技馆有一棵“信息树”,从上到下挂着各种各样的显示器,有CRT(阴极射线显像管)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及多点触摸显示终端等。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平面,从笨重到轻薄,看着这些年代不同的显示器好像在看一部显示技术的“发展史”。
“以前,人们只要能看到图像就非常满意了,不在乎显示设备体积大、耗电量大、屏幕颤动。后来,人们对于显示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色彩还原度高、响应时间短。”龚皓表示,“现在的显示器正朝着超薄、超轻、广视角、高亮度、高清晰的方向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变化。”
图说:信息时代展厅内展示的光存储技术
速度 由慢变快
在信息时代展厅,有三台计算机安装了相同的赛车游戏,但是使用的是不同年代的配置。通过游戏,可以体验到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芯片的运算能力取决于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晶体管数目越多运算能力越强。我国的中芯国际已量产14纳米的芯片并攻克12纳米芯片技术,中芯国际还在继续积极研发7纳米和5纳米芯片。
“芯片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我们也做了一个沙子等廉价原材料,到最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芯片的全过程。”龚皓说,“虽然其中的技术,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我们的感受不仅是计算机越来越快了,而且很多小型电子设备,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当年的586电脑的运行速度,可能还不如现在的一个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