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来源: 百家号 更新于:2021年10月13日 11时 阅读:0
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王军礼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立以能源为中心并广泛关联多维度的泛能源大数据体系,构建统揽工业、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智慧系统,可为我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提供坚实的信息和决策支撑,同时有利于优化大型数据中心整体创新布局和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发展泛能源大数据的必要条件基本成熟
我国数据中心数量大且增长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存量约为7.4万个,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整体呈现“东多、中西少、北贫”并向中心城市集聚。2012年,上海推出了我国第一个开放数据平台。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我国省市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有174个。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增长迅速,覆盖面广,有网络技术性分析平台、移动端数据监测平台和共享数据平台等多种类型,整体态势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开放城市较为集中;西南区域与华中区域经济发达的城市逐步开放;长江以北区域开放的城市较为分散。”王军礼说。
王军礼认为,随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我国实施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国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能化和新能源等能源大数据平台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发展泛能源大数据的必要条件基本成熟。
例如,我国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以煤炭交易为主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能源大数据平台、以新能源电站接入为主的青海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以协调电力能源为主的“能源云”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以石油天然气交易为主的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以电网数据融合为主的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能源大数据中心、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华为-榆林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和以能源全行业数据的统一归集、管理,并融合经济社会、政务、环境、气象等相关数据的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等。
我国地市级政府或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建设能源大数据平台。比如,浙江嘉兴能源大数据中心积极探索优化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建设智慧能源等;四川省涪陵区能源大数据中心,聚集涪陵区的能源企业协同共建,推动水、电、气、油等能源领域数据集成融合,破解行业信息壁垒、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建立广泛互联、融合开放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等。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泛能源大数据
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大气污染损失已占GDP的3.8%。我国绿色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王军礼认为,泛能源大数据是以能源为核心、广泛关联社会活动各维度的开放性数据体系,这是解决能源与社会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问题的有效工具。
“基于碳减排目标,设计碳达峰路径、降碳协同控制、碳交易市场等是泛能源大数据的基本平台功能,以此可推动完善碳评价、碳核查、碳监测、碳捕集、碳利用、碳储存体系。泛能源大数据也可联动环保新装备、新技术和环保最佳实用技术,共建共享环境技术信息数据库,有助于制定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的环境保护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及其高质量规划环保产业发展。”王军礼说。
王军礼呼吁,着眼于优化能源业态创新布局、提升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泛能源大数据建设。
“建议制定国家、省(市)、县(区)三级关于能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据法规政策体系。政府部门要联合能源协会等社会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能源数据产业发展、培育能源数据要素市场、提升能源数据要素价值,大力推动能源经济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能源数据市场化的交易机构或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多元化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种,积极参与全球公共能源信息交流服务国内能源资源大循环。”王军礼说。
同时,应该以新基建为契机,建设互联互通的能源信息网络系统,加速能源数据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等发展,夯实泛能源大数据基础建设。通过稳定实施区域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开展泛能源大数据先行示范建设,挖掘区域经济社会运行的内在联系,为解决区域间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找到智慧解决方案。
王军礼还建议,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推进泛能源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泛能源大数据的电网智能管理平台作用,形成由感知中心采集元数据、数据中心管理存储元数据、计算中心分析电网多维度数据、应用中心提供原子化数据服务、安全服务中心提供数据统一访问控制等应用模式。利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气、热、煤、油和充换电等多维度的数据,统筹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功能与需求,合理安排新能源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提供“供电+综合能源”服务。